注册 / 登录
新闻公告
首页  /  新闻公告

铜奖作品荐读 |运河“充电宝”——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公共生活服务设施设计【苏州科技大学】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

| 发布:2023-07-16 | 1222


引言 FOREWORD


第九届“紫金奖•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”立足设计服务现实改善、设计创造文化价值,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,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,以“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”为主题,共征集到1451项作品(学生组1038项、职业组413项),425家机构(院校)、6353人次参与赛事。首次参赛单位121家,其中,46.28%是省外机构(院校)。


参赛作品聚焦具有真实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文化的场地,创作了一批题材多元、亮点纷呈、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。近期微信公众号将逐步推出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,期待能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,大运河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提供思考启迪。


第九届“紫金奖·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”

【学生组】

铜奖作品



 ◎ 获奖人员  


△ 获奖人员(从左至右):朱璇,郑常羽,叶乔巧

陈宣伶,吴绪阔







创作回顾

Review of Creations





船民既是与运河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,也是运河船民文化的活态传承者。

设计选址于苏州吴江区三里桥滨水空间,处于古运河与新运河的交汇处,我们期冀以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为契机,为船民这一人群,在此营造一个富有人文关怀和场所精神的空间。



△ 设计场地区位图

△ 设计场地现状实景

△ 船民生活困境与诉求







水流奔涌,传递着千年运河的盛景;

船只往来,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。




设计提出共享“充电宝”理念,采用模块化建构方式,在场地中置入模数化的规整网格,搭建预制装配式骨架,嵌入多功能模块,其中固定模块放置在河岸钢架中,可移动模块便于随船出行,并通过钢架上的滑轨实现移动,以此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设施,满足船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。



△ 设计效果图

△ 总平面图





灵活便捷服务

立足船员实际生活需要,方案设置了物资供给、娱乐教育和共享驿站等模块。物资供给模块为小体量空间单元,用于生活物资运输以及废弃物回收;娱乐教育模块包括供船民使用的休闲娱乐设施、教育培训设施;共享驿站模块则作为船民和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。同时,模块功能可因地制宜进行灵活调整,以适应沿线城镇居民和船民的个性化需要。


△ 物资供给模块

△ 娱乐教育模块

△ 共享驿站模块  

△部分功能模块设计示意



生态智慧循环

为保护大运河水环境,设计采用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利用、改善水环境的技术。一方面,建筑的结构体系和模块单元,均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,最大程度减少现场施工湿作业,保护水域环境。另一方面,建筑内设运河水循环模块,包含生态浮岛、雨水收集系统和水源热泵装置等。

生态浮岛以可漂浮材料为基质,栽植高等水生植物,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或吸附作用,削减水体中的氮、磷及有机污染物,助力水质净化。

雨水收集系统通过收集雨水、过滤处理,形成生活用水并经净水系统生成饮用水。

水源热泵装置在夏季将建筑热量转移到水体中,在冬季则从温度相对恒定的水体中提取能量,实现建筑与水体的能量交换和智慧供能。


△ 装配式建造设计和绿色节能技术示意

△ 绿色生态技术功能设计示意







设计解读

Design Ideas



设计如何考虑使用不同的模块尺寸?


朱璇

我们在场地中置入6000×6000mm的网格,嵌入其中的建筑功能模块有两种类型,一类是供船民租借使用的可移动模块,放置在预制装配骨架中,通过滑轨实现移动,其轴线尺寸为6000mm,减去骨架和滑轨的尺寸600mm后,移动模块的净尺寸为5400mm,当一个网格中放置四个模块时,尺寸即为2700mm。另一类固定在水岸基站上的模块,供岸上使用,不需要放置在钢架中,因此尺寸为6000mm,当一个网格中放置四个模块时,尺寸即为3000mm。同一类型的功能模块可相互组合,满足多样化需求。

△ 建筑功能模块的模数设计示意




可移动模块随船出行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有哪些?


郑常羽

我们设计了以下三种随船出行的可能方式:一是船体搬运方式,通过带滑轨的卸货板将模块放置于船上,船民在船上使用;二是船尾拖拽方式,将模块与船尾通过缆钩固定连接,模块由船拖拽而行,船民通过模块上的伸缩踏板进入其中;三是吸附对接方式,可线上预约自动对接系统安装服务,船体无需靠岸,在经过滨水空间的建筑时,预约好的模块会自动定位并与船体吸附对接,归还时自动脱离返回。

功能模块的水上漂浮和防腐蚀问题是设计中的关键技术,我们采用钢筋混凝土填充聚苯乙烯塑料作为建筑底座,以提供足够浮力,同时设置平衡装置,水流冲击时可利用弹簧的延展性减少建筑的晃动幅度,实现模块安全平稳漂浮。设计采用锌钛合金作为模块围护材料、工业化竹集成材作为室内地板,可以保护建筑不易被水侵蚀。

△ 随船出行方式设计示意

△ 线上预约自动对接系统设计示意

水上漂浮技术设计示意

防腐蚀设计示意




设计如何考虑游客、船民各自的交通流线和安全疏散问题?


陈宣伶

游客可通过基地北侧入口直接进入共享驿站进行参观游览;船民则可通过可动模块从基地南侧进入,两条流线互不干扰,建筑各部分功能模块之间则通过网状交通廊道连接。

在建筑安全疏散方面,我们设置了交通核模块,保证每个功能区都有完整的疏散系统。与船连接的各功能模块设定了使用人数限制且备有救生设施,可以将人员快速疏散到船上,以保障人员安全。

△ 交通廊道设计效果图

交通核模块设计示意







选手风采

Moments of Contestants


△ 现场花絮






评委点评

Opinions of the Jury



高庆辉

江苏省设计大师

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


设计通过剖析船上人家的生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,提出以运河“充电宝”作为船民生活新范式的空间载体,植入教育、交往、娱乐、旅游、办公等系列功能,有利于提升运河船民居住、生活与工作空间品质;采用装配式、可拆卸、可便捷运输、具备灵活性与可变性且“轻接触”的单元式空间群落设计方式,不仅与大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契合,也符合当前绿色发展要求,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;设计方案总体形态轻盈、功能丰富、空间有趣,具有较高的创意水准。建议作品围绕钢结构在水岸边的易腐问题、船民与游客功能分区与流线干扰,以及水上设施的相关安全疏散问题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优化提升。






更多获奖作品即将上线,敬请期待~




— END —


审  核 | 何伶俊

编  辑 | 何培根   庞慧冉

发  布 | 王钿祺